用地“天花板”下,如何“華麗轉身”——城市更新的上海路徑

????新華社上海12月29日電(記者薑微 陸文軍)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剛剛獲得國務院批復,要求上海堅持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負增長,牢牢守住人口規模、建設用地、生態環境、城市安全四條底線,著力治理“大城市病”,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發展模式的轉型途徑。

????其實早在2014年,上海市委、市政府已明確要實現規劃建設用地規模負增長,這標志著上海已經進入以存量開發為主的內涵式發展階段。

????在用地“天花板”下,推動城市更新、告別大拆大建,已成為上海這座超大型國際化大都市發展的必然選擇;歷經幾年的實踐,註重以人為本、品質提升、歷史繼承的“城市更新上海路徑”,帶動著這座全球都市華麗轉身。更年輕、更活力、更摩登,讓這座經典國際都會,實現“逆生長”。

????創新理念:從“手術式”到“針灸式”

????位於上海長寧區的延安西路1262號,自建國以後就是“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”,曾新中國生物科技研發中心之一。隨著時代變遷,原先科研功能逐步退化,而園區內的孫科別墅、二三十年代英美僑民社交場所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等經典老建築,多年來從未開放。如今,這片近百年的人文地標正在進行城市更新,隨著總部辦公、創意文化、設計師工作室、休閑餐飲等新功能融入,歷史建築的美感展示出當代時尚姿態,將向公眾開放。

????孫科別墅資料圖。

????“上生所”資料圖。

????負責該項目更新的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、上海區域本部首席執行官張海表示,“上生所”原來都是封閉的優秀歷史建築,周邊也缺乏生活商業配套,通過城市更新後,將原來的城市遺跡向社會開放,公益性很強,功能全面提升,車隊監控系統為城市註入新的活力。

????“老上海記憶成為活力新地標,這就是城市更新的魅力,”長寧區區委書記王為人說,上海中心城區可用土地捉襟見肘,但城市更新不是追求外部的更新,而是內涵的提升;不是原拆原建、大拆大建,而是讓既有項目獲得新生、提升功能、增添活力。

????上海市規土局詳規處(城市更新處)副處長伍攀峰介紹,我們對城市空間佈局、城市發展做瞭新的思考。“城市更新,是盡最大可能保留城市的美,又不露聲色地讓它跟上時代的步伐。從發展的模式來說擺脫瞭原先‘手術式’的大拆大建,而是轉向‘針灸式’的精益改造,把城市當作有機體,保留記憶,提升功能。”

????在有機更新的理念引導下,近年來,上海在城市更新方面進行瞭多項探索與實踐, 2015年研究制定瞭《上海市城市更新規劃實施辦法》和《上海市城市更新規劃土地實施細則(試行)》,並完成《上海市城市更新規劃管理操作規程》、《上海市城市更新區域評估報告成果規范》等配套文件,明確瞭上海市城市更新的目標、理念以及具體操作路徑。2016年主抓行動推進,啟動城市更新四大行動計劃(創新園區、共享社區、魅力風貌、休閑網絡)。2017年對《上海市城市更新規劃土地實施細則(試行)》進行瞭修訂。

????上海徐傢匯是全國著名商圈,人流車流密集,交通矛盾突出,在徐傢匯西亞賓館的改造中,將停車功能移至建築內,緩解瞭人車矛盾,同時設置人行平臺,形成一個貫通的城市步行通道,並形成壯觀的空中花園景觀,成為新地標和新景觀。同時,建築內部設置瞭3000平米的城市公共空間和1000平米的停車設施,原規劃的建築容量和建築高度進行瞭適當提高。

????西亞賓館底層空間微更新設計效果圖。(資料)

????通過政策創新,激發瞭城市更新的活力。上海市規土局介紹,為瞭調動市場積極性,以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、公共空間為前提,在政策制定上對城市更新進行瞭較多的傾斜,如用地性質轉變、高度與容量的適度調整等,經過幾年實踐,基本實現瞭持續改善城市功能、提升市民生活水平、提升城市品質等三大目標。

????價值取向:一切為瞭民生改善

????位於上海普陀區的曹楊新村,有著60多年歷史,堪稱中國第一工人新村,歷經歲月洗禮,面貌已經破敗不堪。然而最近的一系列城市更新改造,讓這個曾經響當當的地標,重煥瞭新生。除瞭環境大幅改善,兩千多米的岸線環浜綠地將被打通,還將增加慢行步道等設施,人居環境今非昔比。

????與之類似,上海閔行區的三佳花園竣工於1994年,無論小區入口還是建築外墻均已破爛不堪,小區綠化嚴重不足,加上雜物垃圾遍佈,各種管線裸露在建築外側,環境一度不堪入目。也是一項城市更新計劃,盯準瞭居民的“gps車輛監控系統急難愁”問題精準發力,不僅改造瞭公共設施,徹底改變瞭環境面貌,消除瞭安全隱患,還巧妙增加瞭幾百個機動車位,讓居民重新愛上這個傢園。

????上海浦東、比鄰2010世博會原址的三林濱江地區,很快將建起上海首片“楔形綠地”,將海風導入市中心,緩解熱島效應,同時居住、教衛、產業、文化等設施有機分佈其中,“商業價值極高的地塊卻打造成‘城市綠肺’,說明上海城市更新考慮更多的是民生效益和社會責任,而非經濟效益,”三林濱水區域綜合改造實施主體、上海地產集團董事長馮經明說。

????上海老牌國企光明集團,在城市更新中堅持服務民生,因地制宜,在中心城區主動在存量地塊上承建長租公寓提升城市涵養人才功能;城郊接合部以“城中村”改造為載體,更新為城市產業綜合體、智慧型鄰裡中心;在遠郊區域,打造新型旅遊休閑農業。“城市更新始終圍繞民生改善、城市品質提升,國企是重要力量,”光明集團董事長是明芳說。

????不搞“塗脂抹粉”,而物流車隊管理系統是要“雪中送炭”,一切為瞭民生的切實提升,這是上海城市更新中的一個重要思路。“補短板、提品質”的工作目標要求城市更新必須體現精準服務的思想,想居民之所想,急居民之所急,在更新項目開始之前要進行區域評估,以公共要素的補缺作為城市更新的前提。

????曹楊新村村史館資料圖。

????通過區域評估,從城市功能、公共服務設施、歷史風貌、生態環境、慢行系統、公共空間等方面,提出“缺什麼”,明確“補什麼”。以曹楊新村更新改造為例,通過區域評估,明確瞭需要補充的體育、養老、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,以及可以提升公共空間環境的環浜整治等項目,得到瞭居民的肯定。

????城市更新本質上是實現城市持續性改善的公共政策和路徑,上海在城市更新工作中,註重積極發揮市民的主體作用,如在靜安的“美麗傢園”社區更新規劃中,強調動態規劃與社區自治共同參與的模式,通過“三會一代理”(決策聽證會、政務評審會、矛盾協調會、群眾事務代理制度)搭建瞭溝通政府、規劃師、業主、代建方的平臺,實現瞭規劃訴求的充分反饋、矛盾問題的妥善解決、實施落地的有效監督。“商量著辦”“按居民迫切需求改造更新”的思路,讓城市更新活力無限。

????也是在靜安區,有一條東茭涇,沿河兩岸,曾經是臟、亂、臭的代名詞,如今卻是綠、美、優的新地標;曾經是居民避之唯恐不及的安全隱患,如今卻是市民休閑健身好去處。“為什麼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?就是城市更新服務民生的思路,不是大拆大改,就是聽取群眾心聲,著力提升環境品質,”上海靜安區建委主任李震說。

????上海市規土局局長徐毅松說,過去政府往往是規劃的主導者,自上而下的進行功能佈局和開發量分配,但是城市更新不僅是空間重組過程,也是利益重新分配的過程,必須要民生為本,強化公眾參與,拓展上下結合規劃協商的有效途徑。“最終幹什麼、怎麼幹,還是百姓說瞭算。”

????守住底線:保護好歷史風貌傢底

????建築是凝固的旋律,城市的歷史文脈、獨特風貌,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“鄉愁”。上海在城市更新實踐中,千方百計留住城市記憶,守住風貌傢底。

????徐毅松說,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中強調“要加強風貌整體性、文脈延續性等方面的規劃和管控,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環境、文化特色、建築風格等‘基因’”,對於上海來說,要處理好留、改、拆之間的關系,以保護保留為原則,拆除為例外。

????上海市規劃委員會城市風貌專業委員會委員張松說,風貌保護能夠激活和保存城市文化的集體記憶,多年來上海的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已有成效,如田子坊、武康路、外灘源等已成為海內外著名文化地標。

????為瞭進一步做好風貌保護工作,上海已開展瞭50年以上歷史建築普查工作,對歷史建築保護保留價值進行甄別,力求搶救性保護一批歷史街區。

????上海市政協文史資料委長期致力城市歷史風貌保護,摸清傢底,提出建議。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徐逸波說,歷史文脈和獨特風貌是城市的“魂”,要堅持在繼承中發展,在發展中創新,在留住“鄉愁”和城市發展中,更好找到平衡點,提升城市更新水平。

????黃浦劇場資料圖。

????擁有外灘、豫園、新天地的黃浦區是上海歷史風貌集聚地,率先組織規劃、建築、人文等專傢組成的風貌保護專傢委員會,幾年來,全區“保和留”的房屋已遠遠多於拆除的房屋。如區內的尚賢坊,建築始建於1924年,石庫門裡弄結合立面裝飾十分漂亮。為修繕老建築,區裡從檔案部門調閱原始圖紙,使每一平方米都照圖還原,原汁原味還給市民。

????黃浦區區委書記杲雲說,落實最嚴格的歷史建築和歷史建築風貌區保護要求,守護好城市的歷史文脈和文化記憶,是我們應盡的職責,城市更新的著眼點實際上是社會責任。

????在更新政策上,上海也給予瞭開發權轉移、新增歷史建築不計容或部分不計容、歷史建築使用功能轉換等多項激勵措施。位於楊浦區的長白社區228街坊,曾是1950年代的工人新村居住區“兩萬戶”聚集區,在城市更新中,為瞭保留建國初期工人新村的記憶、風貌和格局,重塑地區活力,最終保留瞭12棟“兩萬戶”建築,打造成特色商業、創意辦公、文化展示的風貌街區,將建築量調整為原規劃的一半,用地性質調整為商務、商業、文化混合用地,原規劃剩餘的建築開發量轉移,這樣的創新讓城市更新與風貌保護“滿盤皆活”。

????中國科學院院士、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空間研究所教授鄭時齡說,由於不重視歷史建築和城市文脈的保護,我國相當一部分歷史城市失去瞭原有的特色。在城鎮化的過程中,一方面要註重新城和新區的發展,另一方面要正視歷史城市的保護和更新,在城市更新過程中應註重歷史建築和城市文脈、空間結構和肌理的保護。
arrow
arrow

    yqo444kq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